传感器+检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
作者:小编 发布日期:2023-05-25 17:17:43 关注次数:
5月19日,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做出部署,明确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小拓为您分享详细内容。
一、两个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为全市如期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二、十项重点任务
(一)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突破发展海上光伏,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加快建设“东方氢岛”。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不断降低供电和供热煤耗,有序引导油气消费,加快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幅提高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打造以高比例外电送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调控为发展方向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到2025年和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30万千瓦和1600万千瓦,新型储能规模分别达到3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
(二)实施节能降碳增效工程。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化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提升能源计量支撑能力,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工业、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打造一批国际先进绿色低碳园区,支持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测和日常监管。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优化用能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强用能管理,推动既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三)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绿色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试点示范。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严格项目准入,优化产品结构,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打造国内一流高端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引导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加强低碳建材产品研发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新建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减量替代要求。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左右。
(四)实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工程。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管理机制,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绿色城区、绿色城镇和绿色社区。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引导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因地制宣推进清洁低碳供暖,提升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生活和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乡村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5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效提升880万平方米,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0%,新建公共机构、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
(五)实施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工程。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充电桩、换电站、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大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船舶及岸电设施。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构建港口立体化集疏运网络。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增加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加速轨道交通成网,打造“常规公交一轨道+慢行”网络融合的多层次城市绿色出行体系。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100%全覆盖,全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220万标准箱,港口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方式比例达到80%,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城市建成区年新增、更新公交车辆和巡游出租车辆新能源占比分别达到100%和80%。
(六)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推动园区循环化发展和废物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及能量梯级利用,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依托“无废城市”建设,支持固体废弃物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健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加大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到2030年,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废钢、废铜、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产品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65%。
(七)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机制,设立“双碳”关键技术研究专项,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及省级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咨询服务。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引进和培育低碳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重点突破绿色低碳领域“卡脖子”和共性关键技术,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攻关和项目建设。构建海洋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低碳技术。
(八)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巩固生态系统碳汇作用,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分布状况家底调查,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海洋碳汇发展。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鱼低碳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生态技术、绿色技术和增汇型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定期开展自然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完善森林碳库现状及动态数据库,开展林业碳汇评估。
(九)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工程。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推广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减碳主动性,鼓励重点领域用能单位制定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国有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领导干部专业培训。增强抓绿色低碳发展本领。
(十)实施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工程。加快发展绿色贸易,加强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鼓励企业全面融入绿色低碳产业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活动,推动开展绿色低碳领域联合攻关和技术交流。
关注拓普索尔,了解更多行业资讯与政策解读。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智慧城市管网状态感知与数据赋能,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智能消防栓、智能控制阀、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智能网关、智慧井盖等,已成功应用于消防、供热、水务、燃气、石油等多个领域,项目遍及国内外多个省市。如有产品咨询需要,可以拨打电话400-000-3190联系我们!
近日,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7大重点任务为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镇空间布局研究、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绿色健康韧性建筑与基础设施研究、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文物科技创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旅...
供暖期,有遇到室内暖气不热或局部冷或局部热等供暖问题吗?这一篇有可能会告诉你答案。快来和小拓一起看看吧!首先,要先排查是否有以下操作:1.使用管道内的热水,破坏热网循环。将暖气里的热水接出来当生活用水,比如洗衣服、拖地、打扫卫生等。2.私自改装、变更室内暖气系统。如更换供热设施、加装暖气片,使采暖系统的运行条件和采暖设...
冬季供热质量是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地,今年以来,我国各地稳步推进智慧供热平台建设,实现“家家数据互联、温度实时可见”的智慧化供热,做到精准供热、按需送热,强化供热台账精细管理、供热运行实时监测、服务投诉快速处置,在保证居民舒适取暖的同时,尽可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跟小拓一起来看看各地如何推进智慧供热...
拓普索尔户端智能控制阀在收费前可远程锁闭,用户缴费后开启才能正常用热。协助热力企业稽查用热面积,通过供回水温度数据判断用户是否在用热,避免报停户违规用热,为热力企业挽回瞒报、漏报和偷用热造成的热费损失。
2023年11月27日,中共西安高新区工委组织人事部公示了“西安高新区2023年度工程、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 拓普索尔共计13名同事顺利通过工程职称评审,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1人。通过率100%,在此衷心地向各位申报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人生中又添一张“名片”,同...
咨询热线电话:
400-000-3190